要不斷地刺激腦才會興奮起來而不會疲憊,也會不斷地發達而容易體會並瞭解。

《出自鄭明析老師箴言》

與其說這是一篇為某人寫的文,不如說「這是為了自己,往後若遇到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之事的絕技」。

我相信,大部分的人都有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。常聽到有人說:

「我可以不做那個嗎?」

「除了那個之外,我的人生充滿著喜悅啊!」

但是,稍微多一點思考的人就會發現,「那個」永遠都不會停止出現,即使逃避了一個,以後還是會出現其它的,有時還會因為不想做,反而滾出了無數個非做不可的「那個」。

──不管是唸書、準備考試、工作上的繁瑣,甚至人生的大小瓶頸。鄭明析老師說:

「如果因為懶惰或感到辛苦而不想做那件事,就應該要在那方面刺激自己,讓腦和內心興奮起來。這樣腦和身體才會啟動而去做那件事。」

「按照如何刺激腦,就會去做那方向的行為。「腦」和「身體」都要被刺激才會興奮、啟動起來,而不會做那件事做得很辛苦。」

「「刺激」扮演著在精神上使腦興奮,讓它有所體會、有所感受,並且叫醒沉睡的腦的角色。腦和身體都是如此。」

「運動時也是一樣,應該要反覆地啟動並刺激身體……身體才會被啟動,內心、精神、想法也才會被啟動,因此會興奮起來而喜悅地運動。因為腦、內心、身體都在興奮並喜悅的情況下去做,所以做的時候不會精疲力盡。做任何事情時都是一樣。」

坦白說,在他如此說之前,我對刺激的印象不是太正面,總覺得「刺激」好像跟「無法自拔」有著扯不完的關係。

但他這麼說了之後,我發現,那是因為之前我並不知道該如何好好地將刺激使用在好的事情上。

那麼,該如何刺激呢?

他說:「若禱告,原本無法做到的事情就能做到,這是有原因的。由於為了某件事禱告而刺激自己的腦,腦就會因此被啟動而興奮、喜悅,所以就能盡到自己的責任分擔去做那件事。

對此聖子也會同在、動工並賜下能力。若在沒有刺激自己的情況下去做,就會因為不喜悅而感到辛苦。為了能在閱讀話語後有所感受和經歷而禱告吧!要由自己來刺激自己,然後以那興奮和喜悅親自感受深刻的真理吧!」

可能有人會說:「我已經刺激自己做了,可是為什麼我還是無法感到喜悅跟興奮呢?」

這是極為可能的事,尤其是自己特別不喜歡的事,需要更多時間及次數的刺激,就像平常不喜歡運動的人,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想要透過運動來管理自己的健康,一開始一定很痛苦,即使有運動習慣,在剛開始的暖身時間也會不太順暢,但是幾十分鐘過去後就會感到暢快。

所以我的老師也說:「僵硬的腦無法一次就被軟化。要反覆地刺激自己的腦和內心,反覆地奔跑來運動。這麼一來,僵硬的腦就會被軟化。因為不運動而身體僵硬的人,只要花二十天每天運動,就能使僵硬的身體軟化。從那之後就會因為身體已經軟化而能輕鬆地運動。」

不只是運動或做事,就算唸書準備考試的人也需要刺激腦,才能不逃避討厭或不擅長的科目。

鄭明析老師說:「若想專注地唸書並好好地背下來,就應該在屬靈上、屬魂上、精神上刺激腦並使腦興奮起來,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並瞭解書的內容、問題和答案。

越是專注,腦就會變得越銳利而容易輸入、容易儲存。應該要用口持續反覆地刺激,如此記下所儲存的內容,否則時間過去就會忘記。

人也是一樣,要常常見面才不會遺忘。

就像這樣,腦中所輸入並儲存的內容也應該要持續反覆地刺激,如此記下來。」

寫到這裡,讓我對他說的話真是相見恨晚,從前不了解為什麼要唸書,為了準備考試實在痛苦萬分,即使後來瞭解了唸書的重要性,也常感到無力與辛苦。

這就是為什麼,發現了「自high」真意的我叨叨絮語般地寫下他說的話。

「要由自己來刺激自己,然後以那興奮和喜悅親自感受深刻的真理吧!因此由自己來刺激自己的腦和內心吧!這樣才會啟動而去做。」

原來右邊代表 神的背景圖就跟人的腦符合,真是太神奇了

原來右邊代表 神的背景圖就跟人的腦符合,真是太神奇了

今年去米開朗基羅展才知道,原來右邊代表神的背景圖就跟人的腦符合,還有腦幹腦髓,真是太神奇了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