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有想過,要去到一個語言文化截然不同,且將它稱為「家」的地方嗎?
這是關於一個青少年難民足球隊,以及一個美國小鎮轉變的不平凡故事。
美國東南部喬治亞州的克拉克斯頓鎮(Clarkston,Georgia),一直以來都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小鎮,
直到1990年間,它被指定為賴比瑞亞(Liberia)、蘇丹(Sudan)、伊拉克(Iraq)和阿富汗(Afghanistan)等等這些屢遭戰火洗禮國家的難民安置中心,也是難民們來到美國後的第一個寄居地。自此之後,克拉克斯頓的街道上,開始到處充滿了頭戴穆斯林頭巾的婦女,茴香子、咖哩等香料的香氣四溢,以及各種膚色的小孩在街道上踢足球的景象。踢足球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,也開啟了這個小鎮不平凡故事的起點。
雖然來到了美國,但他們一無所有,陌生甚至帶著歧視的環境,大人們為了維持生計而披星戴月,孩子們常常無法抵擋幫派與毒品的誘惑,雖然脫離了戰亂的國家,但卻走上了人生的歧途。
露瑪.麻夫里亞(Luma Mufleh)也是鎮上的一員,她是一位受過美國教育的約旦(Jordanian)女子,本來擔任女子足球隊教練的她,看見了這些孩子們的需求與潛力,於是她選擇全心投入來幫助這群孩子。

Source:Fugees Family Facebook 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geesfamily/timeline?ref=page_internal)
在這裡,她將克拉克斯頓的難民孩子們組織起來,成立了一支由超過十個國家的孩子組成,名為「流亡者(Fugees)」的足球隊。

Source:Fugees Family Facebook 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geesfamily/timeline?ref=page_internal)
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要幫助的不只是孩子個人,也要幫助他們的家庭找到可以維生的工作。透過隊伍的成立,露瑪嚴格地訓練他們,不僅止於球技與團隊的紀律,在生活上透過球隊的規範,加上課輔,讓這些孩子一步一步找到自己在這個國家的新希望。

Source:Fugees Family Facebook 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geesfamily/timeline?ref=page_internal)

Source:Fugees Family Facebook 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geesfamily/timeline?ref=page_internal)
~流亡者隊有這樣的公約~
我會在球場上下都保持良好的表現
我不會抽菸、吸毒、喝酒
我不會讓任何人懷孕
我不會說髒話
我的頭髮會剪得比教練的還短
我會準時,我會聽教練的話
我會努力
我會尋求幫助
我要成為流亡者的一份子

Source:Fugees Family Facebook 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geesfamily/timeline?ref=page_internal)
一開始沒人看好這個球隊,鎮長甚至不借場地給孩子們練習。他們穿著不合腳的鞋子、踢著破舊的練習球,連正式的球門都沒有,但孩子們的熱情與教練的堅持,再加上嚴格的訓練,漸漸地,他們突破了種族的隔閡,也讓「流亡者」隊成為了克拉克斯頓鎮屢戰屢勝的代名詞。

Source:Fugees Family Facebook 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geesfamily/timeline?ref=page_internal)
這不只是踢球而已,這是關於尋找自我認同、找尋方向的故事,透過足球,他們漸漸融入美國這個新的國家,也找到了真正的自信。他們的故事感動了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沃倫.聖約翰(Warren St. John),他花時間深入了解這個地方的故事,不僅登報也出成書籍。如今,「流亡者」成立基金會,擁有足夠的課輔資源,讓孩子們能夠踢球、比賽,也能夠在課業上得到幫助。
在這裡,足球不只是一項運動,更代表著積極、自信、轉變的精神,讓這些孩子從扭轉想法開始,在這塊新的土地上,藉由不斷挑戰,扭轉了自己的命運,也尋找到未來的新希望。
'Fugees Family' Provides Hope, Opportunity for Refugee Children in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