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不喝酒的理由有好幾個。
有部影片影響我很大:小時候,有一部卡通名叫「小太極」,用有趣的方式介紹歷史,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《大禹與儀狄的故事》。
儀狄是一位當時著名的釀酒師,釀的酒很香,味道非常好。大禹的女兒喝了之後覺得很棒,便把這種「飲品」帶回宮中,人們無不爭相飲用。
【儀狄造酒,沒時間的人可以從19分開始看】
戰國策‧魏策:「儀狄作酒,禹飲而甘之,遂疏儀狄,而絕旨酒。曰:「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。」
旨:美好的意思
這段話的意思是:大禹飲了儀狄釀的酒後大醉數日,之後大禹便疏遠儀狄並禁酒,說:「後代必有因飲酒而亡國的人。」
雖然當時年紀很小,但自己得到的體會就是:「喝酒會誤國。」也看過父親因著醉酒而失態的景況。所以縱然有人說:「你們家遺傳就是好酒量,你喝一點也不會怎樣啦!喝喝看!」我也堅決不想碰酒。

Photo from : David Goehring
有人喝了酒,因酒釀成事故或悲劇之後,才說:「原來是這樣才叫我不要喝啊!」而搥地痛哭。
這樣的人就像是叫他不要吃老鼠藥,他卻偏要吃,最後面臨死亡時才說:「原來是這樣,才叫我不要吃啊!」而淚流滿面。
所以某種程度上,酒對我來說有很多不好的回憶,爺爺也是過度飲酒引發癌症,當年爸爸極其痛恨每天喝酒的爺爺(最嚴重時爺爺不喝開水,只以啤酒代水)。但厭惡酒的父親,後來竟也陷入酗酒的惡習,因為工作環境的影響。
更雪上加霜的是,十幾年前一個朋友教爸爸抽煙,就這樣一路抽到現在。
讓我不禁反省:如何才能不重蹈這樣的覆轍?
〈酒〉真的是問題
人們酗酒生病、弄壞肝臟、引發無可挽回的悲劇,酒駕人數一年中有數百、數千,撞傷、撞死無辜之人不計其數,不但害死自己還害死別人,淪為殺人犯。
以前聽作家九把刀演講時,提過一個理論:
如何知道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呢?那就是失去「它」來生活看看。
怎麼知道這習慣不好?
戒掉看看吧,爸爸也是在今年年初戒煙了,說戒就真的一根也不抽。他自己馬上就發現:原來焦慮、愛發脾氣不是自己的問題,問題竟是菸酒。
又為什麼要「禁止」呢?
有些人覺得禁止是很可笑的事:這是家規嗎?教義嗎?個人原則嗎?喝一點會死、會天打雷霹嗎?
麥胖報告的驚人案例
說說另外一個例子吧,多年前有一部紀錄片叫做「麥胖報告」。
在這個案例中:主角史柏路克的健康狀況約在美國國民平均的前30%~40%,算是相當不錯。不過在他連續30天「只」進食麥當勞食品,並一定要將套餐「加大」(Super size)。
30天後,他的體重增加了25磅(11.34公斤),醫生並同時發現他有憂鬱症及肝臟衰竭的現象。
這段紀錄片拍攝完成後,史柏路克花費14個月的時間才回復原來的體重(185磅,83.916公斤)。

Photo from : Gaurav Mishra
媽媽對我的飲食管理很嚴格,在家的時候幾乎不可能吃到油炸的東西,上日本料理時才偶而有機會吃到炸天婦羅。那時當然很討厭,長大後才知道,原來,這不是嘮叨和規定,一切都是父母的關心、和愛!
因此昨天聽到牧師教導:遠離菸酒。我更進一步想到最近茶葉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。如果不好好管理自己的飲食習慣,真的會產生問題。例如奶精、咖啡因 … 等等,都會因為長期習慣性攝取而產生不良影響。不只影響身體,更會影響心靈。

像是引火焚身的酒(Photo from : Nik Frey (niksan))
影響心靈?!?!
沒錯!在麥胖報告中,主角分析每一項麥當勞產品的營養成分,真的說不出有什麼問題。但當實驗進行到第二十幾天時,路克發現自己變得沒耐心、愛發脾氣,必須等到再次食用(服用?)麥當勞食物後,才能得到舒緩。而他本人對於幾分鐘前的失控行為則完全無法解釋:「我到底做了什麼,剛才那個是我嗎?」
最後他被醫師嚴厲警告:立即終止這個實驗!否則你這樣下去會有生命危險。這結果遠超過我們的預期。
如果除去這些飲食、菸酒,你的生活會變得如何呢?
If you want to raise your level one step higher, you must climb over the mountain that stands in front of you.
《鄭明析老師箴言》
(譯:如果你想超越自己的層次達到更高水準,你得先翻越阻擋在你眼前的山脈。)
雖然要揮別舊的自己很痛苦,但正是因為不滿於現狀,才想要朝向完美的生活前進,不是嗎?
那麼,何不就一口氣養成健康、良好的體質習慣,再來看看你的生活會變得如何呢?